2023年4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犯罪學(一)試題
課程代碼:00235
1. 請考生按規定用筆將所有試題的答案涂、寫在答題紙上。
2. 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考試課程名稱、姓名、準考證號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
填寫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上。
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 鉛筆把答題紙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 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 、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備選項中
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選出。
1. “犯罪學對犯罪的研究,主要的目的是為刑事政策的制定,對犯罪反應的科學化提 供實證根據"這一論述體現出的犯罪學研究意義是
A. 認識犯罪 B. 指導刑事政策
C. 促進刑事司法體系的變革和發展 D. 推動犯罪預防與控制體系的建立與完善
2. 當代犯罪學有自己專門的研究對象,有比較成熟的研究方法,并且形成了具有基本
共識的學術共同體,這說明犯罪學是
A. “正題法則”學科B. 獨立的學科
C. 綜合性學科D. 實證的學科
3. 為犯罪學研究提供重要方法的學科是
A. 刑法學 B. 刑事政策學
C. 社會學 D. 心理學
4. 貝卡利亞的代表作是
A. 《論犯罪與刑罰》B. 《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
C. 《犯罪人論》D. 《犯罪學》
5. 菲利的“犯罪飽和論”反映犯罪變化規律的內容是 A. 犯罪數量 B. 犯罪質量 C. 犯罪結構 D. 犯罪后果
00235#犯罪學(一)試題第1頁(共5頁)
6. 商鞅關于治理犯罪的觀點是
A. 道德禮儀教化B. 禁奸止過,莫若重刑
C. 凡治國之道,必先富民D. 禮法并用,寬猛相濟
7. 犯罪學的描述性研究又可稱為
A. 發現式研究B. 探索性研究
C. 定量研究D. 定性研究
8. 自我報告統計資料彌補官方犯罪統計不足的角度是
A. 犯罪行為 B. 犯罪現象
C. 被害人 D. 犯罪者
9. 犯罪學研究活動的起點是
A. 選題 B. 研究設計
C. 資料收集 D. 資料處理和分析
10. 犯罪學與社會學中的犯罪行為概念范圍相比較
A. 相同 B. 不確定
C. 前者更廣 D. 后者更廣
11. 與安樂死、賣淫、賭博、同性戀等同屬于無被害人犯罪的行為是
A. 醉酒駕車B. 傳播淫穢物品
C. 造謠誹謗D. 販毒
12. “孟母三遷”關注的影響個體行為的具體生活環境是
A. 家庭環境B. 學校環境
C. 社區環境D. 職業環境
13. 一定時空范圍內犯罪的發生量及其比率、類型、危害程度、時空分布以及犯罪人的 構成狀況屬于犯罪現象的
A. 犯罪特點B. 犯罪規律
C. 犯罪要素D. 犯罪狀況
14. “漏斗效應”中的犯罪數量關系是
A. 警方統計的發案數>實際發生的案件數>法院最終判決數>檢察院統計的起訴數 B. 警方統計的發案數>檢察院統計的起訴數>法院最終判決數>實際發生的案件數 C. 實際發生的案件數>檢察院統計的起訴數>警方統計的發案數>法院最終判決數 D. 實際發生的案件數>警方統計的發案數>檢察院統計的起訴數>法院最終判決數
15. 犯罪“合法”公開進行這一犯罪特點出現在
A. 第一次犯罪高峰 B. 第二次犯罪高峰
C. 第三次犯罪高峰 D. 第四次犯罪高峰
00235#犯罪學(一)試題第2頁(共5頁)
16. 廣義犯罪被害人是指
A. 合法權益已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承受者
B. 合法權益遭受犯罪行為侵害的承受者或潛在承受者
C. 合法權益已遭受刑事犯罪行為侵害的承受者
D. 合法權益已遭受刑事犯罪行為侵害的承受者或潛在承受者
17. 臺灣學者研究發現,在暴力犯罪中較少以家庭活動為中心的人被害風險最高。這一
研究體現出被害人的
A. 人口統計學特征 B. 心理特征
C. 生活方式特征 D. 被害后果特征
18. 在被害人與犯罪人的互動模式中,被害人催化模式指
A. 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B. 被害人推動模式
C. 沖突模式D. 斯德哥爾摩模式
19. 孿生子犯罪研究的內容是比較同卵孿生子、異卵孿生子和同胞兄弟之間的
A. 犯罪差異性B. 染色體差異性
C. 犯罪一致性D. 染色體一致性
20. 犯罪生態學理論的基礎是
A. 赫希的社會控制理論B. 默頓的緊張理論
C. 雷克利斯的遏制理論D. 迪爾凱姆的失范理論
21. “青少年成為犯罪人的過程是青少年對社區賦予自己的消極的自我形象產生認同從
而逐漸走上犯罪道路的過程”的觀點來自
A. 沃爾夫岡的暴力亞文化理論B. 塞林的文化沖突理論
C. 坦嫩鮑姆的標簽理論D. 利默特的一般越軌理論
22. 合理的刑事訴訟理念應堅持
A. 公正與效率同等兼顧B. 公正與效率服從實際
C. 效率優先、兼顧公正 D. 公正優先、兼顧效率
23. 以下選項中,不屬于刑事立法對策范疇的是
A. 確立科學的刑罰哲學B. 建立合理的刑罰體系
C. 對犯罪規定合理的刑罰D. 確立合理的訴訟理念
24. 保安處分的目的是
A. 一般預防B. 特殊預防
C. 重點預防 D. 情境預防
25. 目前西方國家的罪犯矯正機構呈現出的特征是
A. 全部官營化B. 全部民營化
C. 民營或參與官營D. 民營與官營各半
00235#犯罪學(一)試題第3頁(共5頁)
26. 對監獄罪犯實施心理矯治的首要環節是
A. 制定矯正計劃 B. 選擇治療方法
C. 實施矯治活動D. 進行心理評估診斷
27. 矯正罪犯的基本手段是
A. 教育矯正B. 勞動矯正
C. 管理矯正D. 心理矯治
28. 對犯罪非正規控制系統闡述錯誤的是
A. 依靠刑事司法系統的運作B. 先前預防犯罪的主要手段
C. 符合成本效益合算原則D. 對犯罪正規控制系統的補充
29. 德國社會學家李斯特關于犯罪預防的主張是
A. 根據犯罪人對社會的危險程度使用刑罰
B. 運用保安處分和社會改良措施
C. 進行增加犯罪風險的情境設計
D. 最好的社會政策就是最好的刑事政策
30. 在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的工作范圍中屬于關鍵性的措施是 A. 防范 B. 教育
C. 建設 D. 改造
非選擇題部分
注意事項:
用黑色字跡的簽字筆或鋼筆將答案寫在答題紙上,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二、 名詞解釋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3分,共12分。
31. 法定犯罪
32. 犯罪統計
33. 被害人的精神創傷
34. 行刑社會化
三、 簡答題:本大題共4小題,每小題5分,共20分。
35. 簡述犯罪學的研究對象。
36. 簡述以需要或動機為標準劃分的犯罪人類型。
37. 簡述犯罪矯正的人道化原則。
38. 簡述古典犯罪學派刑罰預防理論。
00235#犯罪學(一)試題第4頁(共5頁)
四、論述題:本大題共2小題,共23分。
39. (本題11分)論述克洛沃德和奧林提出的“少年犯罪不同機會理論”的主要內容。 40. (本題12分)論述20世紀80年代以來我國犯罪學研究的主要特點。
五、材料分析題:本題15分。
41.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犯罪數量一直處于連年上升狀態。1981年,全國公安機關立 案的刑事案件數為89萬余起;2000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數為352萬余起; 2004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數為471萬余起;2012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 的刑事案件數為655萬起;2015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數為717萬余起;2020 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案件數為478萬余起;2021年,全國公安機關立案的刑事 案件數為502萬余起。
根據上述資料,分析影響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犯罪數量急劇增長的社會與政治因素。
00235#犯罪學(一)試題第5頁(共5頁)
【結尾】上文就是關于2023年4月湖南自考00235犯罪學(一)試題相關內容介紹,了解更多關于湖南自考試卷、湖南自考報名、湖南自考成績查詢等相關內容,敬請關注湖南自考網http://www.2vg795.cn/
湖南自考助學報名預約


加入湖南自考公眾號

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加入)
加入湖南自考交流群

掃一掃加入微信交流群
與考生自由互動、并且能直接與資深老師進行交流、解答。